2025年5月以来,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联合市科技局、市委金融办等部门,实施“金火炬”科技金融专项行动,旨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初创期“扶持”、成长期“陪跑”、成熟期“伴飞”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推动银行投早投小,探索科技金融发展新路径。截至8月末,已有468家企业和银行签约,推动实现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金融产品和服务194亿元。
一、完善全生命周期产品谱系
宁波“金火炬”专项行动坚持“精准对接、陪跑伴飞、全程服务”,按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共推广10类适配科技型企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初创期重“扶持”,破解初创企业因缺乏抵押担保、信用流水等带来的融资难题,为1092户企业提供“人才贷”“研发贷”“成果转化贷”支持64.7亿元;成长期重“陪跑”,推广“投贷联动”“甬知e贷”“小银团”等业务,实现与市科技局数据共享,创新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发展“甬新贷”,上述产品共为2488家企业发放贷款259.9亿元。成熟期重“伴飞”,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等提供期限更长、额度更大的信贷保障。同时,发挥债券市场“科技板”作用,如推动韵达股份发行省内首单民企中长期科创债6亿元,指导宁波银行发行科技金融债30亿元,用更充裕的金融资源更好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
二、探索银企互信共赢新范式
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研究形成“金火炬”科技金融综合服务签约的参考文本,通过风险收益跨期平衡,以及信贷、融资、结算理财、跨境金融等服务跨期互补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与企业建立长期互信的新型合作关系,提供利率弹性、付息灵活、额度充分的融资支持,也可签署包含投资优先权、认股选择权等条款的协议,平衡收益和风险。目前已有468家企业,获得授信金额194亿元,七成以上企业为初创、成长期企业。如杭州银行宁波分行与宁波启森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金火炬”综合服务签约,为企业提供包括信贷融资支持、工资代发优先权、跨境金融服务、融资主办行优先权、综合化融资服务等金融支持。
三、构建政策协同工作体系
宁波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协同,构建“甬力同心”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一是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建立基于创新能力评价的风险补偿机制,推动全年为1000家“甬科企”评价白名单企业提供不低于30亿元贷款支持;创新推出“惠科担”,针对科技型企业实施差异化优惠担保费率,最低至0.36%,已为429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4.8亿元。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符合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债券,按实际支付利息给予贴息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向宁波初创期科技企业投资满2年后,给予对该机构实际投资金额10%的奖励,激发投资积极性。三是发挥试点政策合力。发挥宁波股权投资份额转让、并购贷款、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等科技金融改革试点优势,支持科技型企业多样化融资。
四、提升科技金融“三大内核”
一是提升科技金融“管理内核”。引导金融机构完善组织架构、人才队伍和管理制度,形成科技金融专项管理机制,要求三年内覆盖面达到80%以上。目前,23家银行建立专营机构,34家银行制定科技信贷政策。二是提升风险识别的“能力内核”。探索构建多维度的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从“重财务、靠押品、看过去”转变为“重研发、靠人才、看未来”,提升风险评估定价水平。25家银行建立科技型企业专属评价体系,将研发人员情况、研发投入、研发稳定性、知识产权获得情况、被投资情况等作为重要的授信依据。三是锤炼资源整合裂变的“生态内核”。发挥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集成优势,打造“甬江科创金融服务联盟”,推动银行、股权投资、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强与产学研等主体合作,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今年以来,联盟已举办银投债保担等主体参与的大型活动13场,共158家企业1300余人参加活动。
|